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爱,在雨中飘文集 > 利用情境教学,陶冶学生情感

利用情境教学,陶冶学生情感

目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使学生在情感与态度方面能积极参与语文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那么教师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情境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感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设置疑问情境,发学生学习情感

  设置疑问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和手段,问题设置的好坏体现了教师对教材驾驭和了解的程度,更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如在教《放弃门》一文时,我在板书课题之后设计了这样的导言:足球运动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就是破门得分的瞬间,可是在一场事关重要的比赛中,一位优秀的前锋面对破门得分的机会,却放弃了门。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这位运动员是谁?他为什么会放弃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放弃门》这2课文。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一下被疑问情境调动起来了,他们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灵活驾驭情感,调动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与学习活动的起因。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在引入情境后被起。如果语文教学过程刻板,教学手段单一,学生会感到学习枯燥无味,失望而使已经形成的学习动机弱化,以至于逐渐消失,就好像是一撮已被点燃的火苗,因缺乏氧气,逐渐熄灭一样。因此,教师应该灵活驾驭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得以持续,成为一个个持续不断的情境。教师应该驾驭情境,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电化教学引入课堂,以其直观、生动和趣味为语文教学的情境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如教学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鲸》一文时,我利用电化教育,在课的开始,我首先放了一段鲸的录像片,学生饶有兴趣地目睹了庞大的鲸在海洋中遨游的情景。我紧接着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鲸吗?”这样,用录像的形式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情境,通过电脑演示,带同学们来到了茫茫的大西洋海底,让学生了解须鲸吃食物的温柔和齿鲸吃食物的凶猛。这样,学生们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文描写的情境。在看完电脑演示后,我开始提问:“你能读出齿鲸吃食物时凶猛的感觉吗?在热情的情境中,学生们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学习已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教学过程终于完成了“我”高兴参与的有趣、有意义的活动。

  根据课文情节的需要,我又把情境一环一环地持续连动下去。在理解课文难点:鲸为什么不是鱼而是哺动物,不是鱼为什么生活在海洋中时,我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并运用电脑演示:太平洋海底举行了一场鱼运动会,鲸宝宝也来参加,鲨鱼裁判长拿着刀就是不让鲸宝宝进运动场。鲸宝宝心中不解,只好回家问妈妈,难点就是鲸宝宝提出的问题。然后我让全班同学来当鲸妈妈,看谁通过前面的学习,能解决鲸宝宝进不去鱼运动场的问题。这样,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在情境中得到了突破。最后,学生将收集到的鲸的资料相互交流,达到了教学效果的高。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教师驾驭着情境和学生同悲苦,共欢乐,教师的这种情也作用于学生,使他们的情绪始终处于“热烈”状态下。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三、善于移位入境,培养学生美感

  创设灵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充分运用儿童的情绪记忆,让学生善于移位动情,尽力缩短自己与教材之间的感情距离。例如在教学老舍先生《养花》一文时,在分析教材时,我发现这篇课文是陶冶高尚情,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文章。但是学生在初学时以为作者下雨搬花时“酸背痛、热汗直”怎么会“多有意思”?别人把作者好不容易开的昙花拿去了,怎么会“特别喜欢”?为了解开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疑问,我引导学生回忆一次下大雨时本班大同学背低年级同学上学的情景,讲讲本中队去浮来山爬山时一起做饭聚餐时的情景。这一下子打开了同学们的话匣子,有的同学说:“那天下雨赤着脚背一年级小弟弟,脚底划破了皮出了血,可看到小弟弟没迟到进了教室上课真开心。”有的说:“虽说那天冒雨背低年级同学感冒了,可想想自己做了一件有益于他人的事,心中特别高兴。”有的同学说:“那次爬山聚餐,火老生不着,饭菜不太,可因为自己做的,又在家乡的旅游景点吃,甭提有多香了。”这样,利用学生已有的情绪记忆,帮助他们移位入境,培养美感。老舍热爱生活的情感抹去了孩子心中怕累怕吃亏的阴影,体会到了劳动是累的,但也是快乐的,给予也是一种幸福的情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