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爱,在雨中飘文集 > 渗透新课标理念,实施探究性阅读

渗透新课标理念,实施探究性阅读

目录

  《全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之“教学建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阅读…的能力。”探究阅读是学生在阅读中生疑,在探索研究,探寻追究中解疑的读书实践过程。在探究阅读中,学生作为探究阅读的主体,要从自己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求出发,针对学习的文本主动提出探究的问题,然后运用恰当的手段和方法去求得问题的解决;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学习疑难,为学生探究解疑或提示路径,或提供资料,或组织合作攻关,或组织交流探究成果;最终达到的目的是,学生认识了文本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明确了文本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了解了文本告诉的哲理,体会到了作者渗透在文本中的观点和态度。所以,探究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对话的过程。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实施探究阅读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浅见。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转变思想观念

  作为教师,要认真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传统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及其负面影响,充分认识探究阅读对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深入认识转变思想观念的艰巨。从转变观念到实践,一般来说有一段遥远的距离。对于探究阅读来说,在思想观念转变以后,还需要在实践中反复实践才能掌握探究阅读的真谛。

  学校要组织探究阅读的实验研究,及时讨论交流实验情况,检验思想观念转变的力度和成效,以促进探究阅读的真正实施。

  二、在教学中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1、加强对探究阅读的认识

  (1)“探究阅读”是自主阅读

  在探究阅读中,一系列的思想行为活动均需学生自己做出判断和决定,均需学生自主参与和完成。探究重点、阅读内容的确定,探究途径和方法的选择,探究结果总结和整理,无一离得开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

  (2)“探究阅读”是开放阅读

  传统阅读“少慢差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封闭。探究阅读则是开放的,课本虽然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但对课本外的相关内容始终要密切联系,尽量汲收;课堂虽然是学习的主阵地,但它还紧密联系着课外以及校外的学习实践活动。有利于把生活引进课堂,把学生丰富的感认识引入课堂,有利于学生把在课内所学延伸到课外,并在课外求得新的发展。学生所获得的鲜活的、真切的知识,是受到锻炼的、真实的才干。

  (3)“探究阅读”是综合实践阅读

  探究阅读决不是传统阅读那样讲讲、读读、问问、答答就可以完事的,它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方法才能完成。例如,在教学《放弃门》一文时,我就引导学生运用读书、看实物、看投影等手段,运用了观察、想象、思考、交流等方法,才获得了探究的结果——福勒为何放弃门。

  2、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确立教学方式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落实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都应该是为了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探究阅读并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文本的质疑,学生只有对文本产生疑问,才能对文本进行有目的、有指向的阅读,最终释疑而取得阅读的成果。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探究阅读完全是学生面对文本自行生疑,自行读出思考,自行求解释疑的阅读活动,学生的学习主人地位得到根本的确立,阅读的本源意义也得到本质的回归,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尽情地文本知识的人文的、科学的、情感的丰富营养,从而更快更全面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在探究阅读中,提出问题以后,下一步就是解决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探索解难释疑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思考,还是联系课文的背景思考,抑或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思考,教师要针对具体问题给予提示或帮助,并启发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探求问题的答案。在探究阅读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或其他情况适时调控,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合作攻关,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及时组织互动交流。

  三、循序渐进、逐步落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施探究阅读的要求,从教学实践反映的情况看,在小学低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到中高年级可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探究阅读训练,所以说探究阅读的实施要循序渐进,逐步落实。

  在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只是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到第二学段则提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到第三学段又有了新的要求:“推想课文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所以说,小学的探究阅读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入手,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和释疑解难的方法,敢于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勇气,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探究阅读的能力,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有关探究阅读的要求,若在实施中缺位固然是不允许的,越位及至划位也是要不得的。

  探究阅读的过程,从接触文本发现问题,到经过探索研究——探寻追究求得的解决,是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学习实践过程,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历练,而且,学生在“求解”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难免会发生此路不通走他路的事。这样一来,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在反复历练中不断得到发展,创新能力也会在丰富的阅读实践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