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阿姊文集 > 心中有盏不灭的明灯

心中有盏不灭的明灯

目录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一个人含辛茹苦独自抚养一对双胞胎脑瘫孩子,与脑瘫抗争了15年,忍辱负重,坚强不屈,事迹感天动地,精神让人泪青衫。她,就是获得“感动2005中国十大真情故事人物奖”、不断被媒体称赞颂扬的“漂亮妈妈”任菲莉。当初,为了两个无助的生命,她曾经向绝情的丈夫跪哭三千回;离婚以后,她没有倒下而是坚强昂起头,独自接生活的风刀霜剑。为了省钱给孩子治病,她甚至每餐只吃一个馒头,用柔弱的身体背着女儿来回于治疗的路途上,一步一挪地艰难行走在人生的坎坷之旅上,在快要窒息倒下的时候,她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不行,我不能倒下,必须坚持,为了女儿,再苦再累我都要承受”正是执着的信念支撑着她,让这个曾经只知道风花雪月的浪漫女孩走向一个真正的母亲,一个因为坚强而感动中国的母亲。

  当女人遇到残疾孩子,那一定是场不得不打的战争。尤其是一个脑瘫孩子,那足以耗尽你一生的生命!更何况这个女人遇到的是两个脑瘫的孩子,那将会是怎样的一场鏖战啊?面对一对脑瘫残疾女儿,她必然要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种种困难和压力。为了挣钱给女儿治病,任菲莉利用业余时间兼职打工,只要有活她就会没没夜地干。恐怕连上帝也没想到这个女人居然嬴了,多年来的埋头苦劳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两个孩子的显著进步和良好成长,她也因为经历了凤凰涅槃的挣扎而看到光明,找到人生的亮点,声名大嘈。

  她的事迹,体现了东方女特有的坚韧性格、顽强的精神、无私的奉献、伟大的母爱。

  现在的她,除了继续养育两个孩子,还以其深厚的博爱之心,积极投身与残疾人事业,照亮更多苦难的灵魂。

  谁都知道蚌病可以成珠,有谁又真能设身处境的体会那白柔软的生命是怎样在沙砾的磨砺下消化那巨大的痛楚和伤恨呢?当一个家庭遭遇不幸,往往是劳燕分飞,剩下那些有伤残的燕嗷嗷待哺。孩子是母亲的心头,哪怕是残一块,也是血脉相连,所以事实上往往是女人来勇挑重担直面残酷的人生。

  当你看见那些圆润闪光的珍珠的时候,你可曾认为那仅仅是一粒大海之灵?

  当那些被誉为漂亮妈妈的女人带着一身的从容与净美出现在闪光的舞台上,你可曾想那仅仅是苦难里渗出的一枝芳华?

  心中有盏不灭的明灯,所以能在风刀霜剑里咬牙坚,所以能在残缺凄苦里不离不弃。那盏明灯就是:仁爱与责任。

  几年前有一位残疾母亲,也因为自强不息的精神而广为传诵。她叫赵定军,一个因为两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而从小在地上爬并时常遭人笑和欺凌的残疾人。祸不单行的是,她的女儿从小体弱多病,先后得过血小板减少症,类风关节炎,牙齿反咬合造成口齿不清等病,又在上学的路上遭遇车祸…为了从病魔手中夺回宝贝女儿,她不顾自己也是残疾人而历经辛酸救治女儿;女儿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无知、厌学、成绩不及格…为了能让女儿生活中不存在阴影和相信只有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她尽了无数的努力并以身作则,毅然走上自学之路。无论遇到什么挫折,赵定军始终没有放弃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她常常对女儿讲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故事,让她铭记住:“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决不能被打倒。”“一百次被打倒,就要一百零一次站起来!”她的确也实践了这个信条,顽强做到了自强不息。四十岁了还去做记者,拄着拐杖到处采访,用拼搏抗击残疾的命运,做出有目共睹的突出业绩。

  这就是赵定军的奋斗精神。

  这位自诩为心比天高的妈妈,写下了长篇纪实文学《妈妈的心有多高》,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也获得“首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称号和2005年“感动中国的十位母亲”称号。这个“笑对苦难,让母爱感动世界”的母亲,还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六届全国文代会代表…

  还有这样一位妈妈卢尔慧:她34岁方得一子,谁知由于核黄疸侵入脑部,孩子口眼歪斜、听力有明显障碍、左手和左脚不能移动,医生断言将来只能是个傻子和瘫子。因为孩子,这个母亲的命运彻底被改变。她不再工作,不再有着正常女人的生活,甚至走向自杀。但强烈的责任和博大的母爱最终使她学会面对苦难,坚强振作,每天醒着睡着每分每秒都在想如何拯救自己那个命运多舛的孩子。她密切注视着孩子的一切:生活、学习,还有那随时都可能袭来的病魔,想尽千方百计用尽各种办法训练孩子,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含辛茹苦的精神,硬是使半瘫的孩子终于站起来,其眼、耳、手等各方面的缺陷得到矫正。

  比身体上的残疾更可怕的是智力上的残疾。孩子在学校遭遇歧视与欺负,她为此也忍受沉重压力,但她激励着孩子奋发向上。为辅导孩子学习,她自己也当起了实实在在的学生,为避免孩子因为每天吃镇静剂忍不住就睡着的情形,母子俩都站着复习,这一站就是十几年。为帮助残疾孩子开启智力,她们夫妇卖血换钱倾资而为…她为孩子付出了一个母亲能做出的一切,付出了一个女人的一生。功夫不负苦心人,这个残疾孩子终于被培养成材,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妈妈改变了孩子的一生,孩子也成就了妈妈的刚强。

  卢尔慧著作《因为我是妈妈》诠释了一生辛劳的理由:“因为我是妈妈”是妈妈,就别无选择!这是何等的道义啊!

  母爱与月同辉!

  沈利萍是宁夏书画院的职业画家,一次意外的空难,使丈夫和12岁的儿子遭遇突如其来的灾难。儿子头皮裂伤并脑挫裂伤,椎暴裂骨折并双下肢截瘫,内脏多处挫伤。医生断言,除非有奇迹发生,就是保住了性命,他的一生也将在轮椅上度过。

  从此,沈利萍和儿子走过了一段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历程,一次次把儿子从死神手上夺回来。“我真的有一种绝望的感觉,真想一切都结束了。但为了儿子,我必须支撑下去。”儿子后来也回忆:“那个衣着得体容光焕发的妈妈,那个画画时神情专注、挥洒自如的妈妈,那个每天清晨带我锻炼和我一起欢笑的妈妈,此时此刻已憔悴不堪。”这位母亲以坚强的力量鼓舞着孩子一步一步克服困难,连康复中心的专家和护士都说她是最优秀的护埋师,称她为护士长。被医生宣判终生瘫痪的儿子,终于扔掉了轮椅站了起来,并从拒绝残疾到接受残疾,自强不息。母子俩一点一滴钻研电脑知识,利用电脑软件学完初中、高中课程,英语水平达到四级,终于不负母望成为佼佼人才,后来凭自身的实力和自信,顺利通过考核去国外留学深造。1999年3月,第36届世界残疾人滑雪比赛,他奋力拼搏,为中国争到两枚金牌,非常荣幸地受到挪威王后的邀请进了上宫。

  作为一位画家,沈利萍深爱着自己的事业。这些年来虽然历尽磨难但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她的作品入选了国际、国内书画展,获得各种荣誉。

  她的儿子写下了自己的经历《撑起生命的蓝天一一空难与我》:“谨以此书,献给在苦难中给我力量的、我最慈爱的母亲”据此改编拍摄的电视剧《撑起生命的蓝天》,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人生在世,谁不希望幸福美满?痛苦与不幸,乃是我们生命的本能抗拒,就是那些让苦难来折磨自己的苦行僧,其行为的终极目标也是为了幸福啊。可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能如愿的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呢?一些人甚至不得不接受上帝“赐予”的灾难,经受炼狱般的“烤炼”

  女人,有人说你的名字是弱者,的确,女人天生属于眼泪和柔,但你也不可否认,任何事物都深藏着辨证之理,女人柔弱的外表下,也不乏坚强的意志、恒久的韧,与无限的力量。老子说,以天下之至柔可以克天下之至坚,这正是女人力量之所在;伟大领袖也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天子之怒,可以伏尸百万血千里,女人之怒,也不只是披发跣足,以头抢地,怒而发奋、振作的女人,其力量一样可以撼天动地!

  女人本弱,为母则强。是什么使女人变得强大?除了苦难它本身就是一所好学校之外,女人与生命,它们天生就融得更密切,多数情况下是,貌似强大的男人反而不能忍受残酷的现实而背身远去另寻宿地,因为他们下得了心肠,女人却因为心软,命定地,自然挑起了无限沉重的负担。这其间,除了仁爱之心情感之牵,恐怕还有一种道义、责任需要很多人——不管男人女人,真正去深刻理解和承担。正是心中有这样一盏明灯,才会意识到“因为我是妈妈”是妈妈,就别无选择;才会有“为了儿子,我必须支撑下去”的信念;因为有这盏灯长夜照亮那些受苦受累的灵魂,哪怕一点点微弱的星光,也会寄予重重的希望,所以她们忍辱负重,一手擦汗一手揩泪,远涉万水千山一步一跋涉地力争奔出命运的泥沼,创造生命的奇迹;因为有了这盏不灭的明灯,那原本离地只有五尺的身才会“心比天高”撑起一片蔚蓝,用感天动地的精神解除身心之桎梏,照亮那些迷茫痛楚的心灵和残缺的生命。应该说,仁与义,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是炎黄子孙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更应该成为健全社会关系的法则之一。但是现在这个世界上冷若冰霜缺少仁爱、薄情寡义灭绝人,不愿、不敢负责任的人太多了,他们心中的灯火熄灭了,五内俱黑,所以彷徨迷茫,所以为所为,不讲良心。

  什么时候,能够起脊梁信守道义、勇挑重担的人多了,那人心的阴暗才会减退,家庭、社会才会多一份爱意,多一分和美。

  愿人人心中都有一盏不灭的明灯,指引自己,照亮别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