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阿姊文集 > 如此哀荣为哪般

如此哀荣为哪般

目录

  人言“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可是我不奇怪自己在三十年后也一样喜睡,尤其是身边有了个天生就要你照顾的小字辈后,从此睡眠大打折扣,一直渴望着能有机会大补一下。

  好容易有了个星期天可以绵一下,谁知正在醒与非醒之间,窗口挤进来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一路爆响着吵下去,还伴着阵阵唢呐的呜咽哀鸣和一群男女哭天抢地的悲恸之音,喧吵着沿途生灵,热闹非凡;声音渐行渐远,但那爆竹声仍是沿途开花,声声扎耳…我知道,又一支送葬队伍,又一个去天堂报道的人,正一路喧嚣着去极乐世界。

  人死固然悲哀,但如此张扬、热烈,正在街头行走的人一定是驻足观看,感念万分;而我,却正绵着睡意跟铺恋恋不舍呢;刚才这一路声响,可是害得我消了睡兴。有些愤愤,有些无奈。心里却在琢磨中国人怎么这般喧扬死亡?似乎大有重死轻生之态。

  不错,古人云:“死生亦大矣”生与死都是关乎宝贵生命的大事。但我觉得有些人是活着的时候不在乎,死去的时候却贪求热烈。尤其是那些社会最底层的百姓。

  有个乡邻,含辛茹苦一辈子,舍不得吃一点好的穿一点新的,一生风雨一身尘,在生病临死的时候,对头的人代,死后给他办个“道场”他枕头下有一万多元钱,费用从中支取,所剩足足。听来简直是悲哀!似乎一辈子挣钱就为了那临终的一瞬间华丽与张扬!

  难道这真是所谓的生命绝唱?

  农村里很多老人在生前总是津津乐道谁谁死的时候多热闹多体面多风光,花多少钱做了“法事”、烧了多少纸钱,有好长的送葬队伍有好多人披麻戴孝,有好多人为他长歌当哭有好多花圈陪在坟头…一副羡慕不已的模样,那言外之音:以后我也得如此“厚爱”与热闹,足矣。那些被简单草埋者,则被看作是其儿女后辈没出息没孝道。说起来是一副痛心哀凄之状。

  我所在的小城里,遗风犹存,有不少的农民,当家有长者逝世,必在街沿上铺排丧事,除了丧葬系列用品一字儿沿街摆放,最让他们竭力办的是:请所谓的“”先生在家里大摆阵式,兴师动众,倾其财力,极尽哀荣;在铙钹铜锣唢呐木鱼等吹拉弹打乐器的陪衬下,一帮风水先生要为那死者大做“法事”以超度亡灵,告慰在天之魂。暗夜来临,万类入静,直听得那幽幽的念经颂唱之朗朗长音和一整套锣钹响器的敲击弹打而生的之气,夜空里木鱼的声声脆响就象敲在你每恐惧的神经上。天地肃静万籁俱寂,三更醒来,只怕是听得你骨悚然,风袭背;更有甚者,要是那摆灵的地方距你正近,罢了,今晚你是苦于入眠了,愤怒定当超过恐惧。所以曾有正临毕业考的学生在给县长书记的电子信箱里投诉此事,呼吁移风易俗,废弃陈规陋俗。

  死了个人,为什么定要得周遭犬不宁?生者遗愿?死者意愿?其实不管爱自己还是爱别人,生前才是关键。只怕有些人是应了那句老话:在生不敬仰,死后做模样!让死者哀荣,让自己显摆。

  古人说:“人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人死了确是哀痛,低调处理,不肆张扬,有什么不好?何必要扰得旁人不得安宁?死,也要辉煌热烈!也许,这就是中国式的生命哲学。这方面做得最极致的,当然是那些最有能力最有资格操纵天下生灵的帝王们,他们的死与生一样都是惊天动地,似乎真所谓是天地肃杀,草木含悲,风云为之动容。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骊山陵墓果然就豪华至极,一切按他生前所处、所想象与奢望的境界所勾画与铺陈,极尽华丽与绚烂。帝王们当然是因为生前享足了人间荣华深恐死后一切尽丧所以不舍浮华幻想永恒;由此看来,那些“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丑态也就是自然之举。其实何苦,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出格者,除人类留下奢侈腐败的骂名,还剩什么?至于那些普通老百姓,又是为了什么?

  人之生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的差别,但其实很多伟人反而在死的问题人上主张戒奢从简,很多人在生前主张节俭哀荣,甚至要求死后骨灰洒入江海,将有形之躯无声无形地融入自然。其实纵然喧嚣纵然简约,又有何价值?“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永存的,是精神,是那些看不出形状的东西。

  既然“生未卜此生休”何必要等到生命终结才博一荣?活着就当壮丽。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健康理想的信念,过好今生,让生命自在、,就是要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