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爱,在雨中飘文集 > 创设语文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设语文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目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从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导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启发

  宋代的大学者朱熹认为“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中,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尽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做到一石起千层,使学生的头脑积极主动的转动起来,促进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发展。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我设计了一组具有启发的思维训练题,其中一题是:楚王尊重晏子,就是尊重…一个学生回答说“楚王尊重晏子,就是尊重楚国,就是尊重他自己。”他的回答引起不少学生质疑。我紧紧抓住这一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你们为什么对他的回答质疑呢?”学生们议论纷纷,深入联系课文内容展开讨论。经过一番思考、争辩,学生们得出结论:楚王想侮辱晏子,结果自己和楚国反被晏子侮辱了;即使楚王侮辱晏子成功,作为一国之君,竟然采用钻狗的下手段侮辱他国的大夫,也不算是一件光彩的事。如果楚王尊重晏子,以礼相待,这样会使晏子从心里敬重楚王。因此说:楚王尊重晏子,就是尊重他自己,就是尊重楚国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所提问题具有启发,引起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在这场已知与新知间的争辩中,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侮辱他人等于侮辱自己,尊重他人等于尊重自己。

  二、创设质疑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教应为学生主动学服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积极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1、驳斥质疑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课文中有许多看上去似乎自相矛盾的地方。我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质疑,这样培养学生不拘泥于教材、教师,能通过自己的思考主动自觉地接受事物的个性。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有几位同学对课文中一处描写:“小女孩嘴上带着微笑…在大年夜冻死了。”他们认为“微笑”一词用的不够恰当,小女孩是冻死的,怎么会微笑呢?安徒生爷爷是不是用词不当呢?我及时表扬了这几位同学的敢于质疑的精神,引导学生抓住教材的矛盾深入理解,并及时给予点拨,在质疑中学生的思维源于教材而不拘于教材,敢于驳斥权威的观点,让学生的创造个性得以充分展现。

  2、探究质疑

  好奇心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观察、思考、理解,进而提出探究的问题,这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在学习中我们要加以珍惜和引导。在教学《放弃门》一文时,学生对福勒那种关爱他人的人之美深感钦佩,同时也提出疑问:如果福勒强行门,那么会有什么结果呢?为了这么重要的比赛,福勒该不该将球进去?这些问题的提出,说明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进入了什层次的探索阶段。我适时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处来进一步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福勒如果强行门,就会造成西曼严重受伤,甚至会断送足球生涯。

  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地生疑,提出问题,敢于发问,展开讨论,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三、创设想象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越有自己的创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1、利用想象,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多向思维

  在阅读中,学生通过学习在头脑中建立了图象,并对图象进行选择加工,不断扩展形象思维的范围,把记忆系统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加工。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的内容,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独创,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如在学习《小英雄于来》一课时,在讲到鬼子的声响了以后,我让学生合上课本进行想象:“于来会怎么样呢?”同学们议论纷纷,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打破思维定势,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寻求不同的结果,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你是于来,你会怎么办?”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教室里众说纷纭,异彩纷呈,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超越了教材本身。

  2、遥远想象,突破空间进行思维

  让两个本来互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心理学家称为“遥远想象”的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两个看起来没有联系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块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如在想象《蛇与庄稼》一文时,学生通过课文学习,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但是只有深入研究,才能找出、掌握事物的规律。学完这一课后,我出示了以下训练题:认真学习-——飞机上天;偷一块糖块——成为罪犯。学生思维活跃,展开丰富的学习。我及时引导学生拟出有创意的作文题目:《吃药与批评》、《天热与冰箱》…通过遥远想象,训练了学生敢于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灵活、创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