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爱,在雨中飘文集 > 学校德育工作的五个重视

学校德育工作的五个重视

目录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十六大”精神之一。中小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学校,在益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怎样才能保证人才素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国家提倡和强调基础教育改革的当今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变化和问题。因此,学校德育也必须探求新的途径。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上,必须从培养对象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出的新情况入手,多途径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人才素质的政治保证。学校必须重视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能力等素质的培养,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模式中,贯穿德育工作的全过程。要把行之有效的传统的教育手段同新时期德育的新途径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初步了解我们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的具体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同时还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青少年学生所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尚不能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甚至理论与实际不能紧密地衔接和沟通,思想和行为不能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学校必须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的认识理解能力,把学生的思想实际用正确的理论知识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思想上的进一步升华。

  二、重视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

  社会实践活动有着灵活多变的特点,为青少年喜闻乐见。它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参加活动人数及活动方式等条件的限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广大青少年学生能深入地了解社会现实,从自己的视角观察降分析问题,做出自己对是非的判断标准的选择。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主要有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社会调查方式主要结合学生所关注的一些社会现实、社会热点问题来进行,广大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调查活动中找准自己与社会的结合点,深刻认识国情和社会发展趋势,激励他们的开拓创新意识。组织学生参观或访问一些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社会发展成就展等,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参观或访问当中认识和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我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中陶冶青少年学生的情,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结,激励他们担当起社会主义建设重任的信心。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服务人民、贡献社会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社会知识更快地完善起来,提高他们参与社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影响和带动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

  三、重视示范教育,实施榜样激励

  青少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受到社会或周围人物事件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甚至对其一生都产生作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体质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各行各业中涌现出的许多模范人物,是时代的楷模和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的榜样,代表着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因此,学校应把模范人物的事迹当作生动具体的思想品德教材,及时邀请社会上的先进人物或英雄人物给青少年学生作报告,与青少年学生座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解决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困惑,帮助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国家、眼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问题,鼓励广大青少年学生把个人的奋斗同祖国的发展壮大紧密联系起来,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一份力。

  四、重视下面教育,实行舆论引导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社会文化与新闻媒体对人们的思想的影响也趋突出。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青少年学生关注自身与社会的信息来源主要依靠学校教育、社会文化以及新闻媒体。同时,随着学校教育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快,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管理由封闭式转变为社会化,学生的自我教育主要受社会舆论的引导。因此,应加强学校、家庭和新闻媒体的正面思想教育,深刻揭和批判社会丑恶现象,大力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文明行为习惯和社会生活方式,“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理智、冷静地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提高察社会的能力。

  五、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丰富学生生活

  学校要结合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自我表现、自我成才、重在参与的特点,积极地开展各种适合青少年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把关注社会与关注自我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一些重大的节假、纪念等举行系列文化活动,还可以利用学校自身的优势,定期举办学生文化游艺活动,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搭建舞台,使他们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教育之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自觉、果断、坚毅、自控和容忍,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养成正确的自我意识、高尚的人格、竞争的自信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学校还应积极组织和鼓励青少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校园文化活动真正成为学生人格完善和自我能力提高的有效形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