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爱,在雨中飘文集 > 作文教学激活方法

作文教学激活方法

目录

  张志公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在教育工作中恐怕算的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是语文教学工作重的‘老大难’。换句话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张先生又指出“为什么会有这么难呢?我想,这也许跟对待作文这件事有些不大对头的看法有关系。不大对头的看法,必然会导致教学中不大合适的做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消除学生的“老大难”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根据我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并结合学生作文学习的实际情况,谈一下活作文教学的几种做法:

  一、解除“戒律”从宽要求

  学生不愿写作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中精神对学生作文要求过于严格,学生不知从什么内容入手写作。一上作文课老师就灌输给学生许多写作知识,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的框架内写作,不许超出老师框定的范围,不许发自己的议论,不许超过多少字,不许少于多少字,不许有病句,不许…清规戒律多得让学生无法下笔写作。这些严格的框框窒息了学生的活力,捆绑了学生的手脚,以至于学生在作文时生搬硬套,叫苦不迭,老是在老师指定的框框内打转转。这样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失去了作文的兴趣,并且对作文产生了厌倦情绪。要改变这种局面,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放开手脚,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手中的笔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轻装上阵,自由在写作的天地中发挥。

  二、引发兴趣,发感情

  兴趣是作文的先导,它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望。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着力启发学生的“好之”“乐之”将听、说、读、写、看联系起来,重点在说上下功夫。要多开展口头作文,展开即席辩论,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在生活中就会时时处处自觉地去观察、去思索、去表述。

  作文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的同时,还要发学生的感情。从古到今的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关键因素就是因为作家笔墨中含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凝聚着心血和生命。因此,作文教学时一定要发学生感情,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只有学生储情意,文思才能汩汩如泉,笔下才能洋洋洒洒。写作中,只有作者的感情与笔下的人物融为一体,写出来得才是有血有的文字。

  三、注重拓宽学生的逆向思维

  宋朝司马光小时候与伙伴玩捉藏,一个小伙伴掉入缸中,司马光搬起一块大石头把水缸砸了个大窟窿,救出了小伙伴。司马光救伙伴的智慧的核心就是思维的开阔与灵活,具有极强的逆向思维的能力,想常人不敢想,作常人不敢做。在作文中逆向构思,可以打破思维的正常定势,向与之相反构思谋篇。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们习惯用定向思维来考虑问题,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就要把逆向思维的概念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有意识地用逆向思维方式,创造的进行构思写作。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活动学生愁作文,写不出东西来,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缺乏理解和热情,对周围的人和事漠然置之,不会观察生活,更不会在观察中思考。在写作文时,作文中的事大多是抄的,甚至连感受也是“借鉴”来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给予学生自由,引导他们积极地投入生活,以捕捉切实的生活感受,观察、分析自己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话写出观察的结果和感受。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经常练笔,随时写下所见所闻所想。并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加强情景作文训练,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增加学生学习作文的自主、主动,更自觉地写出有感情的作文来。

  五、联系生活,鼓励学生自由练笔

  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要让学生写出内容丰富多彩的文章来,就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充实学生的学校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通过创办校报、队报、故事会比赛、游、趣味知识竞赛等学生喜爱的活动,并在活动后趁热打铁,及时引导学生写作。这时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写作起来就不再发愁。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文集,并养成自由练笔的习惯。鼓励他们向校报、队报、《少年天地》、《齐鲁少年》等报刊杂志投稿。虽然学生的学校生活比较单调,但是他们毕竟还有自己的生活际圈。在于小伙伴交往、玩耍中,他们就会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语言生动。只要鼓励他们自由练笔,他们就会觉得可写的东西是很多的。打开学生的平常自由练笔之作,你就会发现一个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个个鲜活跳越的生命,一颗颗漾的心灵…自由练笔,发了学生作文兴趣,推动了学生不懈耕耘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