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爱,在雨中飘文集 > 从宏观角度谈学校创新教育

从宏观角度谈学校创新教育

目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竞争,知识经济的竞争烈,而所有这些竞争归到底则是人才的竞争。中华民族要想使自己在这场人才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完成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从学校教育入手,注重对创新人才的综合培养。

  然而,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了与时代要求不合格的音符,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只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特长,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新能力。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90%以上大学生毕业长期不能或不会进行各种发明创造活动。中学生正处于形成科学志趣的最佳年龄时期,因此在中学教育中利用各学科特点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时代要求,它既是实施创新教育关键所在,也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习教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呢?

  一、首先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人才观念,对创新教育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

  创新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与发展,它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以创新思维为桥梁,旨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创新活动,让学生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培养学生潜在的综合的素质。它具体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创新知识:这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

  2、创新精神:它包括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与感,对真知的执着追求,探究事物的兴趣等。这是学生创新的灵魂,进行创新价值追求的动力。

  3、创新能力:它包括学生的创新感知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这是创新本质力量之所在。

  4、创新人格:它包括学生的独立、挑战、进取、合作等个性特长,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这四个方面是创新的保证。只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学校才能在教育目标上有一个正确的决策,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二、教师应对学生的创新行为有一个正确定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没有教师层面上的积极行动,创新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必须对学生的创新有一个准确定位。它具体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即思考问题时从事物的对立面,即与事物完全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法。

  2、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叫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它是对同一个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的答案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3、学生对权威结论的挑战与否定,它表现在学生既可向教师挑战,发表不同意见或观点,也可是学生向课本挑战,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还可表现在学生对学术权威的挑战,否定其结论,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4、质疑问难的科学怀疑精神,善于质疑问难不仅是一种可贵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创新品质。

  5、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是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素质。

  教师只有对学生的上述五种创新行为有一个正确了解,才能在实施创新教育中有的放矢。

  三、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发学生创新动机。

  创新实践证明,创新需要一个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创造和谐环境,发学生的创新望,发学生创新动机,具体表现在

  1、学校计划,教学目标,班级量化考核,学生的评优措施的制订上,应征求收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发扬民主,让学生当家作主,积极参与发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与创新,变学生由学校管理的被动者为学校管理的主动者。

  2、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创新锻炼的物质条件,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仪器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视台、科技制作室、绘画室、校刊校报编辑室、心理咨询室、劳技教室全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便利。

  四、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结合各学科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教育因素容量最大,功能最全,最可控,最有效的时空。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教学方式上弘扬中华民族,“教学相长”优良传统,倡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教学方法上,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上,应注重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善于求同,更善于求异思维,如学校组织乒乓球比赛,报名200人,比赛实行淘汰制,败者出局,轮空者可参与下轮比赛,问共多少场,才能决出冠军,此题按常规算较麻烦,若改变思路,求异思维,求解的过程大大简化,因为比赛总有一胜一负,每场比赛只淘汰一人,200人参加得出一个冠军,需淘汰199人,也就是进行199场比赛即可。由此看出,两种思维结果相同,需求思维优异明显。

  自然或理化生课上尽量补充一些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让学生对所有实验都须提出改进建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演示实验,相互交流,独立思考。

  语文课上,开展一周一设想思维训练,积极开展创新论文评比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提高综合能力。

  五、积极开展活动课教学,全面实施创新教育。

  活动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它能够使学生更加贴近生活,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组织学科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成立“奥林匹克数学小组”、“微机兴趣小组”、“科技制作小组”等通过这些小组活动,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培养学生学科学,探求真理的精神。

  2、开展经常文体活动,学校可组织歌咏比赛、绘画、泥塑、雕刻、剪纸、广播体比赛、篮球对抗赛等,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和正确的审美观,塑造学生完美的创新人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商场调查消费者,有哪些合法权益,哪些权益容易受到侵犯,受侵犯后该怎么办,通过走访询问,做好调查记录,找出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是以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的历史转变,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与发展。它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一蹴而就。学校须更新教育观念,教师以自身做起,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为全面振兴中华民族而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上一章 爱,在雨中飘文集 下一章(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