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爱,在雨中飘文集 > 学科活动课与创新教育

学科活动课与创新教育

目录

  一、学科活动课对创新教育的渗透

  1998年8月,江泽民主席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烈。邓小平同志反复教导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的这些重要思想是我们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全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

  江主席的讲话中多次提出创新教育,山东省教科所1999年开始实施“山东省小学创新教育的实验与研究”该课题组认为,接知识经济挑战,培养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必须改变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变“接爱教育”为“创新教育”;必须改变我国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学习”为“创新学习”(张志勇:《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山东省教育科研》1999年第1期。)“活动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进行“创新学习”的重要载体。为此,国家教委依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九年义务教育全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制定并下发了《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文件。《纲要》中指出它是“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动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自主、创造、趣味以及非学科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

  “活动课程”是学校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完善和补充。它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拓宽文化视野、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特长、发展智力、培养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所以说,学科活动课是创新教育的有效载体,处处渗透创新教育因素。因此在学科活动课程的教学中,学科活动课指导方案的创新艺术设计和学科活动课的创新组织艺术,显得为重要。

  二、指导方案的创新设计艺术

  学科活动课指导方案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一次活动内容或一个单元活动内容为对象,制定活动指导计划。它是活动前准备工作的最佳结晶,也是进行指导活动的依据,并使活动计划能够有效地信诸实施。

  设计活动方案是搞好学科课外活动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活动质量的保证,也是指导教师不断积累和总结指导活动课重要经验的过程。它与课程教学的备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具体要求不同。

  学科活动的创新设计艺术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认真研究大纲,精心确定内容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实施教学的依据,活动课必须以大纲为依据,从根本上防止活动与课内教学节,保证学科活动为学科服务的作用。

  确定内容一要有针对:针对各科教学大纲要求,针对学生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造能力,并进行人文思想教育。二要有层次:根据年级、年龄螺旋上升方式设计内容,杜绝“一刀齐”内容与学科教学一致。三要有系统:活动内容要纵、横联系,循序渐进(“纵”指活动课长期系统,“横”是指课堂教学内容)。学科活动要与团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二)合理组织材料,注意材料筛选

  活动材料的组织是设计工作的关键。学科活动课的材料,不是现成统一的(注:本文论述是“学科活动课”而不是“活动课”教科书内容)。要依靠指导教师的“一找二研三选”进行积累和收集。也就说:一要从班级材料,报刊资料,生活事例等言面,找出适应本学科活动的内容;二要认真研究这些材料的价值取向;三要对材料进行挑选扬弃。以上三步工作要考虑学科特点、学生年龄、时间安排以及是否有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的因素。

  (三)科学设计程序,精心编排内容

  学科活动课的全过程要精心编排,使活动全过程一环紧扣一环,一层接一层,既充实又不拥杂。特别注意良好地开端,健康地发展、圆地结束,活动课一定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坚持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原则,多激励少抑制。教师注意:发学生热情;保护学生创造思想、发现学生创造闪光点;把设计程序、内容巧妙地迁移给学生。使一项学科活动课达到:目的明确、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程序清晰、情理融、学生有趣、教师轻松。

  (四)撰写活动方案,广泛征求意见

  活动课方案一般包括:目的要点、活动设计、物质准备、活动过程、注意事项等,写完方案后要征求学生及其他同科教师、班主任、辅导意见,努力使方案更加完善。

  三、学科活动课的创新组织艺术

  一项学科活动课,有了好的方案,就可以组织活动。活动的成败,能否符合创新教育,这就看组织者的能力了。如何进行科学艺术的组织非常重要,所以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科学统筹安排,使之各有分工

  活动课与课堂教学相比,差民大于同一,即活动课上同学各有分工,不像课堂教泶中行动统一。活动中分工各不相同,但目的一致,所以一项活动要统筹安排,使之各有分工,调配合理。如办一块手抄报板面,就要有采访,编辑、撰写、美术、版式设计、裱贴等工作。任务划分不周全,工作效率就低。

  (二)注意量体裁衣,力求职责明确

  指导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长,把活动的各项任务合理地分解,使每一项任务都有专人负责,做到人尽其才。面向全体学生,使各阶层学生的创造力都有发挥的机会,从而发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带来活动的生机与动力。分工不分家,教师应适时进行团结协作,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并把活动调计向全体学生讲明白,使他们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各尽其能,形成合力,把活动搞好。

  (三)搞好宏观调控,体现生为主体

  指导学科活动课,必须搞好全盘的调控工作。从活动课进行的程度来看,可以分为事前调控,现场调控和出现、发生的问题、困难等预测出来,在分工过程中,把问题点明,指出解决办法。活动中指导教师应学习随机决断的艺术,根据活动情况进行指导;学习协调平衡艺术,合理地分配安排、组织时间。活动结束后应做小结。既要有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小结,又要有对活动的指导做回顾小结。另外所有资料,尽量归档存放。

  活动课上,一定交给学生自主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展示,创造力得到发挥,才能达到创新教育的目标。

  (四)捕捉闪光火花,发活动兴趣

  学科活动课与课堂教学一样,应注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和适当奖励。适时表扬开展得好的活动和表现好的学生,可以更发他们上活动课的兴趣,创造出更好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捕捉闪光火花进行激励时,注意要郑重其事切忌一带而过,让受奖者觉得来之不易,让他人有学习的榜样,争取进步。另外表扬也不要太多太频,否则使学生感到太容易而失去争取的动力。当然奖励以精神为主,物质为辅。对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以物质来刺,效果会更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