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爱,在雨中飘文集 > 观摩诱导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启示

观摩诱导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启示

目录

  前不久,笔者在照市市电教馆观摩了一场心理专家执教的,“导式心理健康教育课”虽然上课的对象是初中生,但对我这个小学教师来说留下深刻的思索。

  片段:老师:“下面我来读一封情书”“丽丽:——我们在一个班相处一年多了,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聪明、热情大方、乐于助人。你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常令我心神不定,我真喜欢你!星期五下午没有其他活动,你在校门口等我,咱们出去聊聊好吗?请不要让我失望。--小强”

  接下来,老师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假如丽丽将信交给了班主任老师,并不再理小强,这对他今后的学习生活会有什么影响?他应该怎样对待丽丽?”“假如丽丽接受小强的感情,从此两人密切往来,小强大献殷勤,你认为这样对他俩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的讨论非常热烈,并不时地穿着小品。老师最后给学生留下作业:“如果你收到了同学的情书,你会怎么办?”“当人陷入单相思时该怎么办?”

  一个处于青春期学生中的感话题,在老师营造的自然、轻松、平等的氛围中进行了有效的交流。

  这场导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效果的确很好。归纳下来体会启示主要有两点:

  一、课程的教学程:

  (一)创情景、兴趣。

  通过活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水平,也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老师宣读小强给丽丽的“情书”即为此阶段。

  (二)抓主题、共探讨。

  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思辨,研究如何解决问题。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转变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行为训练,从而提高心理素质。老师提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就反映了这一点。

  (三)联实际、找源。

  根据心理课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自我反思,确定目标,进行自我教育。老师留给学生的作业即为此。如有一个学生在作业中写道:“老师,我在小学六年级时喜欢上一个女同学,总控制不住地去想她。我不敢跟别人说,怕说出后,别人会把我当成坏孩子,心里一直很痛苦。上了‘青春期异交往’这堂心理健康教育课后,我的‘单相思’心理得到了解,原来这种情况是生理发育的正常现象。我以后一定记住您说的,春天的事情春天做,秋天的事情等到秋天再做。”

  (四)重延伸、求升华。

  通过选的文章、诗句、漫画等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达到进一步的升华。课后,张老师给每位同学提供一篇《男女生交往时应怎样正确把握分寸》的文章,就紧扣了这一点。

  二、课程的特色

  导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共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丰富多彩、精心设计的活动来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适时、恰当地导,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活动训练,强化学生健康的行为方式。

  在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的每个阶段中,都要求教师要以会谈、心理测量、生活技巧训练、角色扮演、行为矫治、问题分析等活动为手段,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助、自助过程,让学生获得情感心理体验。在课上,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自我投入达到自我教育。在这种自助活动中,学生可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达到进一步认识自我的目的,找到如何提高完善自我的方向,即从别人那里获得心理启发和支持,内化并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水平。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了解和发展自己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们常常获得成功,足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促进了他们人格的不断完善。

  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关键,不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答案”而是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启发学生感知、领悟,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如关于价值观与人的情绪行为关系的教学。老师首先让每个学生回答问题:“当你遇到很难克服的困难时,你会怎么想?”全班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想法各种各样,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第二步,教师提出积极和消极的典型想法让学生思考、分析,各种不同想法的后果是什么。经过分析、讨论后,学生总结领悟到:价值观决定人的情绪和行为,因此要不断确立合理的价值观。这样每个学生就会在这种亲身的体验中自觉地完善自己的价值观。

  三、课程的原则

  (一)平等。教师要使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自觉地意识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并且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

  (二)尊重。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敢于暴自己的观点,老师不要轻易地评价。

  (三)参与。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心理行为训练中,完成训练任务。学生自始至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有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

  (四)目的。心理行为训练目标一定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设计、实施,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高,教师的目标就可随之提高,反之亦然。

  四、实施的迫切

  观摩了这场新颖的课程,聆听了专家的介绍。的确有了一种紧迫感。我们来看,美国早在50年前就在学校、社区设立了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门诊。20年前从事心理辅导的心理学工作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全体学生身上,特别是注意学生心理的健康教育。在老师的组织下,分别开展系列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某些心理状态,以此来改变认知观念、接受行为训练、提高心理技能,从而达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日本40年前开始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本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围绕着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心理素质而展开,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有关健康、安全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培养学生保持和增强心理健康的实践能力,并将学习意愿、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力、判断力和行动能力作为健康教育的基础学习。2000年,日本政府开始在中小学设置心理健康课程。

  几乎所有发达国家把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列为国民教育,国民素质建设的工作计划中去了。我国对这项工作已经重视起来,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仅仅是形式。个别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也是一种摆设。所以呼吁社会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