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阿姊文集 > 为什么我们就只能一辈子吃屎

为什么我们就只能一辈子吃屎

目录

  写下这个题目,实在有点令人恶心。

  但它的确是教育界至今都没有认真回答的问题。

  半期考试快到了,我说,同学们,既然你们是文科班了,而且也只是个日常考试,不影响你们回家跟父母“结帐”所以这次我们的考试,题目难度就不能象以前那样简单了,我们的目标是高考,那么现在平常的考题就要跟高考接轨,这样,你们可以先见识一下水深水浅,心里有个底,才有奋斗的方向。同学们先是不约而同的张大嘴巴,“啊~~~~~”的尖叫,经解释说明后,大家也欣然接受了,毕竟,他们是A班,相对来说“听话”一点。于是,我就着手开始制卷。

  结果几天之后学校开会,校长说,半期考试命题的时候,希望大家注意把握好尺度,尽量把试题出简单点,让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够达标。不然,这么个半期考试就把学生考砸了,跟着而来的家长会上,怎么跟家长代?如果家长不让孩子在这里读书了,生员少了,你们的饭碗也就没了。而且,他还要求,A、B班要分开命题,也就是同年级的不同班次,要使用不同难易度的试卷。

  天,你再好的思路和出发点又怎么样?我们是被管理者,起不了决定作用,一切还得遵命于学校的指挥

  会后,办公室里一如既往的是七嘴八舌的议论、牢,尽管这已经不是学校第一次作这个规定了,大家还是不解:高考的时候一个片区都是一套题,谁给你分A、B班制卷呀?世界级的体育竞技运动也是一个标准执行的,没见过哪条规定说你姚明身板比人家高那么多,你的篮板高度就要比其他矮子高一截呀?说归说,还得按上级指示照章办事,否则,哼......

  想到前年有一次市级期末统考,学生分数一片灰暗,已是年关了,这成绩怎么好回家跟家长见面呢?最后按有关策略暗示,班主任在数字上略做巧妙调整,妙手回的结果是终于在第二学期开学的时候学生报到情况没有让领导大惊失

  经常是感叹于中国教育界的问题之多,简直是一言难尽。别说我这个供职于教育领域第一线的人;教育本身就涉及到千家万户,对这个行业的问题,想必诸君之中,多有同感者吧。

  早些年大张旗鼓的鼓吹“素质教育”现在还有多少人真正在履行实施?怪不得人呀,事实证明谁搞这个谁吃亏!去年南京市教育界风波即是明证。一会儿是减轻课业负担的“减负”运动,一会儿是研究学习、主体式教育、目标导学等等理念,可是现在这些运动也好、观念也好,还有多少残寸片甲在发着金光照你前行?全国教育系统心照不宣的奋斗目标就是:力争在一年一度(有些地方有两度的:多了个季高考)的高考中,多一个升学名额,多哪怕一丁半点的衡量指标!因为,谁在高考中名列前茅,谁就光荣,谁有就前途,包括生员、包括经济效益、包括社会效应、包括某些人的前途仕运。一边是专家们继续在谈“素质教育”的理念,另一边是越来越烈残忍的生存竞争和对“人上人”前程的追求,使家长们难免急功近利,他们的终极目标也多奔那标志着能否进入大学之门的绝对分数。所以学校一面是审势度时顺应千变万化的大小,响亮的高呼那些冠冕堂皇的金光闪闪的理念与口号,一方面又私下里齐心协力埋头苦干着应试教育的行当。社会把学校分为重点次点,学校又把学生按具体指标分成三六九等,家长和学生,就拼命跻身于所谓的重点学校、上等班级。互推共长的结果就助长了当今教育的不正之风和不良行为。

  这样下来,最是苦了那些教育金字塔底的学生。他们从早上七点半(有些地方更早)到晚上十点半象牲口一样在教室里一关就是十多个小时,星期六也照常行课,(毕业班星期天也不得休息),天寒地冻的寒假、热人的暑期,全国都在补课。课堂内外,教师们感叹现在的孩子不好教;学生呢,他们成天被束缚在几十平米的地盘上,他们的视听与思维能有多高多宽?既然没有时间接触社会生活,又何来的所谓高素质人才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化要求?人既然不是植物,作为动物它就要有相对的行动自由和鲜活的活动园囿;作为血气方刚的年轻生命,他们也热切希望接触、了解、探求自己所生存和活动的空间。但是残酷的现实岂能让你这样?学校和家庭喋喋不休的呆板教说、“趴下别动”的强制管教,既嘈杂着灵魂又束缚了人,所以,学生们要撒野要反叛,要蔑视一切管束他们的权威与力量,要热衷于接受那些戏说、搞笑的俗不可耐的娱乐文化…身上背负着几代人的希望和沉重的课业负担,长期的心理既狭小又偏执,此种教育之下的孩子,心灵怎么不烦躁不劳累?于是有人愤而弑杀亲母,有人不辞而别远走他乡…留下些本分规矩的“乖娃娃”成天也就不过是死读书,读死书,最后,便是读书死!所以当一个高二的学生问你什么叫“宗主国”高三快要毕业的学生问什么叫“天赋人权”的时候,你千万不要惊讶。一些根本就称不上概念的基本常识它应该是个人在生活和阅读经验中感悟的。这些为了新八股考试而不得不“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即使考上了大学,又能怎么样?近来不是多有所闻博士自杀的惨案吗?在幸福生活里泡大又在真空里培养出来的秧苗,自然经不起现实里的风吹草动。

  看到一个寓言故事,很短,就两句话,但它真是个好作品,道出的哲理宽泛随形,不同的人看出的寓意也许各有不同,这里我姑且取之一面,将它用于教育界,反衬上述道理。

  小苍蝇问其母:“妈妈,为什么我们就只能一辈子吃屎?”

  苍蝇妈妈说:“小孩子家,吃饭时不要讲话,乘热赶快吃了。”

  其实学生们也在问:“为什么我们就只能接受这样的教育?”

  但是,社会和现实都没有回答答案是什么,只是说,你们好好读书就对了。

  中国教育界始终没有真正的、彻底的反思当今现状以找到合理的先进的行之有效的道路。也许是投鼠忌器有所难言,也许是改革急之中正在摸索难免泥沙俱下。总之,希望教育这个带动综合国力提升的领头羊,鲜活,健壮,有力。

目录
返回顶部